第六屆西部茶博會結束以后,我個人根據(jù)在此次茶博會上的見聞,進行了一次小結。我的專業(yè)是讀陜茶,身居秦地,愛我陜茶,小結難免切到了行業(yè)的痛點。文章發(fā)布后,在業(yè)內(nèi)形成了強烈的反響。文末評論中大部分內(nèi)容都涉及到了每年茶博會“陜西館”的問題,可見有識之士對茶博會“陜西館”設置的集體詬病。“陜西館”是個行業(yè)痛點,折射出目前陜茶發(fā)展的若干問題。茶博會就是聚光燈,舞臺越大,看的越清晰,讓這些問題暴露的很清楚。所以抓住大事件,做認真的反思和總結,我認為是值得的。
01
但有一個認識我很清楚,“陜西館”不是終極問題。終極解決之道是陜茶精神。“陜西館”設計不合理,是我們欠缺“陜茶精神”和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本文既然說“陜西館”,那我們就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,先從技術角度談談陜西館為什么這么遭受詬病。
當然,一定要了解,終極的解決之道一定是陜茶精神和文化自信。如果上下各層不從這個層面解決問題,陜茶發(fā)展的步子不會太快。要說陜茶精神,肖云儒先生為《始翠山》撰寫的序言《陜茶樹立文化自信必須注重三個轉(zhuǎn)化》,就是確立陜茶精神的綱領性文件。這篇文章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讀一讀,文化資源不等于文化自信,我們資源多,自信少,肖云儒先生的這篇文章就是指路明燈。《始翠山》被多少人讀過,我說起來可能有點寒酸,但這次茶博會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又有了新的認識,希望大家能仔細讀讀,一定會從歷代先賢和當世大儒身上找到答案。
郜隨印先生也經(jīng)常對茶企老板說,陜茶發(fā)展不要有漢中思維,安康思維,商洛思維,更不用說西鄉(xiāng)思維、寧強思維、平利思維了。今天其實還要補充一個詞,陜茶發(fā)展也不能只有“農(nóng)業(yè)思維”。陜西的茶企,無論從戰(zhàn)略還是戰(zhàn)術,如果站不到“陜茶”這條起跑線上,都不會有大的發(fā)展空間。我們有充足的例子來說明這個觀點。先看成功的案例,這就是涇渭茯茶。不在于它生產(chǎn)什么茶,而是這個品牌真正成為了“陜西名片”。不成功的,各有各的原因,比如綠茶,我不點茶企名字了,你們可以自問,目前這些綠茶茶企代表的是哪個區(qū)域?它代表漢中?它代表西鄉(xiāng)?它代表紫陽?答案很清楚了吧,這些綠茶茶企在公眾場合的表現(xiàn)不是代表陜西,所以總是差強人意,成為不了陜茶的旗幟。當然綠茶之前有一個成功的案例,就是午子綠茶。雖然有綠茶茶企已經(jīng)意識到這個問題,但自己說和市場接受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差,這就是品牌的工作。
02
看評論里,每個人對陜西館都有不同的觀感,雖然同為詬病,也有不同的角度,我僅談談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。
每年茶博會,“陜西館”是一個例行的設置。這一設置已經(jīng)保留了十來年。在茶博會中,“陜西館”是特裝中的特裝,如果要評選每年茶博會中的“創(chuàng)意和人文”大獎,非“陜西館”莫屬。陜西館的設計,用地產(chǎn)上專業(yè)的術語說,叫“低容積率”,都趕上別墅的享受了。同比展會其他地方館,也奢侈不少。但畢竟我們?yōu)闁|道主,或者主場,設計比別人好點,占地比別人大點,并不為過,這是個優(yōu)勢。但我們不可忍受的是,這種詩意的設計卻對參展商極不人道。參展商的展位往往依景而設,純粹成了景觀的配飾,或者被劃成鴿子籠,展位極為狹小,過道極為逼仄。參展的游客很難容身,更不用說慢慢品一杯茶了。
去年的茶博會,我從b1館穿到b4館,這個有當時的文章鏈接。我不在這兒贅述了。印象非常差。我當時也逛很長時間了,也很累,到達B4也都兩點多了。我專程來看一款“茶花茶”。接待的工作人員撲閃撲閃著大眼睛,就是不說話,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。我當時就想,天哪,他到底經(jīng)受什么樣的蹂躪了。過道逼仄,空氣悶熱,工作人員稍微把腿一伸,你就別想過去了。這個情況,你還好意思去看茶嗎?所以茶博會有陜西的參展商說賣的不好,這種情況你還指望它能賣的好嗎?還有我印象很深的是當年商南的展位,本來地方就不大,六家茶企緊巴巴地擠在四周,展位設計的茶臺竟然還席地而坐。讓顧客席地而坐!這么小的面積,中間竟然還做成了舞臺??吹竭@種情況我非常氣憤,這種妖蛾子的表現(xiàn)全館僅有。我不禁想問,你們副縣長,茶葉局長來是不是也要席地而坐?我向來寬厚,但這個問題容不得姑息,一定要明確指出。這種布展,設計者自己可能覺得還很美,漢服,矮幾,完全沒有意識到已經(jīng)超越了服務的底線。這和《人民的名義》中那個需要蹲的信訪窗口有什么區(qū)別?設計者不換位思考,不服務群眾,不以喝茶便利為首要條件,錯把虛妄當創(chuàng)意,錯把泥古當復古,錯把不作為當?shù)驼{(diào),這給產(chǎn)業(yè)帶來的危害非常大。消費者用腳投票,你還指望展會能出業(yè)績嗎?
如果作為文化研究,呈現(xiàn)漢唐風貌,即使坐到地上,雖然不舒服也不美觀,倒也只能影響一個小圈子。但產(chǎn)業(yè)的主導者去做這種事情,就一定要審慎了。
不為泡茶而設的展位怎么能叫茶博會?不為喝茶便利而設的展位怎么能叫茶博會?
但也不能太過于苛責這些設計者,這是這個時代的通病。如果只是展位設計者職能的缺失,我倒不用寫這篇文章。這種缺陷其實反映了從業(yè)者整體精神和意識的缺乏,很多人無意間都是認同的。“看上去也很美啊”,“好像少了點什么”,“好像哪兒有一點點不舒服”,少了什么?很多人其實來不及思考。但這正是要命之處,把“美”和“實用”本末倒置。
林治先生不愧是“大茶人”,見微識著,洞見了這一現(xiàn)象。他在茶博會最后一天就發(fā)出一篇談茶藝的文章,呼喚茶藝表演回歸“茶湯”本質(zhì)。目前茶藝表演吸納了聲光電的元素,利用科技的手段,借用了其他藝術形式,而忽視了泡茶的功能。同樣的道理,陜西館的特展也吸納了先進的布展思想,只是忘了“茶”,忘了這是一場“茶”博會。所以,不能不說,這是個時代病。
03
漢中、安康、商洛三地市不愿意在“陜茶”旗下找到自己的位置,而是有意營造一個“小陜茶”的局面,分散了陜茶的整體資源,這對陜茶的整體發(fā)展會損害很大。如,紅綠黑白齊步發(fā)展,沒有產(chǎn)業(yè)規(guī)劃的長遠目光,茶企產(chǎn)品研發(fā)不站在陜茶的大局,而是指望填補當?shù)乜h政府的空白。政府也沾沾自喜,以政績邀功,忽視產(chǎn)業(yè)配套。還比如安康市運作漢陽陵世界第一茶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。漢陽陵發(fā)現(xiàn)的茶葉是陜茶共享的成果,為何要落到安康,落到紫陽,地方政府以學術研究的“推論”來實現(xiàn)這一“據(jù)為己有”的目的,竊以為實在不可取。所以,綜上所述,你看出這里有“陜茶”一盤棋的思想嗎?看不出來,各自為戰(zhàn)。這是問題的本質(zhì)!
更糟糕的是,目前沒有一種力量或者機制能協(xié)同這些地市的發(fā)展。
以后的茶博會的陜西館,能不能淡化地方行政區(qū)劃。比如,把優(yōu)秀的茶企都打散到其他館,展位我們陜茶先挑,政府對茶企的補貼同樣享用,讓茶企直接去和國內(nèi)一線品牌去競爭。其實很多來逛展的人對茶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喜好,只就簡單的一點,陜茶比很多茶價位都低,可以搶來一部分市場。
比如,建議在茶博會不要設陜西地市的茶葉推介會,比如像這種,涇陽茯茶推介會和涇河新區(qū)茯茶推介會,這能不打架嗎?對消費識別又有什么好處?這是典型的窩里斗。其他漢中、安康、商洛的專場推介會也盡可不設。同一內(nèi)容占用三場資源,同一番話,陜茶首席肖斌教授要講三場,有必要嗎?茶博會陜西館可以做這種推介會,如陜西綠茶推介會,陜西紅茶推介會,陜西茯茶推介會,諸如此類,還能更好的服務于專業(yè)買家。
我這個建議能否實現(xiàn),看來還是很難。這需要意識層面去解決。
04
但最后一個設想,你一定會認為我捅破了窗戶紙,說到了點子上。陜西這么多文化大家,哪一個站在了陜茶宣傳的主舞臺上。如果這場茶博會的論壇,請來肖云儒先生做主旨演講,請來賈平凹先生做主旨演講,那會是什么盛況?我在今日頭條發(fā)了平凹先生一篇文章《茶事》,平凹先生對陜茶也是一知半解,只是提到了陜青和毛尖,于是很多讀者紛紛問,陜青是個什么茶,我要喝喝。陜茶與本土文化大家的距離竟如此隔膜,所以一定要檢討我們高層的胸懷。目前茶人的圈子太小了!有沒有一種可能,先把陜茶全面系統(tǒng)正式地介紹給陜西文化藝術領域的名人,那么陜茶就厲害了。
陜茶這片葉子已經(jīng)很好了,但是欠缺寬度,欠缺厚度,欠缺和城市文化、城市建筑、餐飲美食、文化藝術、工業(yè)設計、文博會展等領域的交差,所以導致很多陜西的文化資源不能在茶上落地,唱不響陜茶,這是產(chǎn)業(yè)主導者一定要注重的問題。這應該是“陜西館”和“絲路陜茶文化節(jié)”要做的正事。
所以最后一個請求,請認真閱讀肖云儒先生《陜茶樹立文化自信的“三個轉(zhuǎn)化”》一文。這篇文章是《始翠山》序言的首篇。
注:本文來源:始翠山;原創(chuàng):奚斌鋒